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57句论语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感悟(精选论语读书笔记)
admin 2023-11-06 10:03:17 文案短句 ℃一、论语读书笔记
1、夫子少也贱,没有办法,只好多学一些生存的技能,但这些技能于圣贤之道并无关联,多些少些不必在意。
2、2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4、此句为何讲“义之与比”而非“仁之与比”?
5、1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2)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3)妻之。”
6、(译文2)孔子说:“我衰老得好快呀!我都好长时间没有梦见周公了!”
7、很多时候,如果你不讲礼貌,明明你做的事情是很棒的,但还是会办砸了。礼貌,就是时时刻刻照顾他人的尊严,并且在语言、行动上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在日常的沟通和交往中,我们只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那很多不愉快就能避免发生。
8、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9、12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10、6 子使漆雕开(1)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11、朱子:“世治而无可行之道,世乱而无能守之节,碌碌庸人,不足以为士矣,可耻之甚也。”
12、对待逝者的态度,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方面。
13、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它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教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友人,由它能够映射着我们的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我的方向。我想无论是古贤圣人还是于丹所想表达的好处在于,以简约的语言点出人生大道,让后世的子孙一一去实践,让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下融合成为一种有效的成分,让我们每一个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这大概就是《于丹论语读后感》所给予我们的终极好处吧!
14、广泛接受好的东西,并且努力吸收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不排斥,也不崇拜,而是接近、吸收、弘扬。
15、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6、在这段文字中,孔子对自己的三个学生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就是“仁”。他说,他们有的可以管理军事,有的可以管理内政,有的可以办理外交。在孔子看来,,他们虽然各有自己的专长,但所有这些专长都必须服务于礼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须以具备仁德情操为前提。实际上,他把“仁”放在更高的地位。
17、感觉夫子说这句话时是实在没有办法了,逼上绝境了,“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了。这句话一是说给桓魋之流听的,意思是你们宵小之辈奈何不得我;二是说给弟子们听的,给他们以信心;三也是自我安慰和自我鼓励。
18、老子是以“柔”为主的辩证法,孔子则是以“中”为基点,法家和兵家提倡“刚”,这是中国文化的三足。
19、“其”字有两种理解:(1)指“父”;(2)指“子”。
20、32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二、论语读书笔记
1、25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2、这条给我的启示,不是儒家对生命的轻视,而恰恰相反,是儒家对生命的重视和珍视。如果死之前居然没有闻道,那是多么遗憾的事情!但是白云苍狗岁月不居,我们必须把人生的每一天都当成人生的最后一天来过,每一天都要有“夕死”的警惕,都要追问自己“夕死可否”?要以这种态度来不断地、紧迫地问道、寻道,提升自我修养。
3、读此则,实有自惭形秽之感。仁者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资质,或者说我们都具有成仁的资质,但是大多数人的性情为物欲所遮蔽,在污秽之中一点点消耗了自己的仁心。
4、读了《论语》的一些文章,使我又多了些知识。
5、“夫子教人,有常言者,诗书执礼是也;有不言者,怪力乱神是也。若言之甚少,谓之罕言。”“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13),“子不语,怪力乱神”(21),孔子有所言有所不言或有所少言,一则是本人的选择,一则是为师的职责。本章理解角度不同,则解释就不同。文中同时列出三个抽象概念,“利”“命”“仁”引起后人各种推测。利,人情所欲,不在轻重,在合理;命,甚微难测,不在穷达,在敬畏;仁,甚大难尽,不在得失,在选择。三者,夫子均罕言或罕言其一。《论语》中反映出孔子很少谈财力,赞成天命和仁德,在决定一个行为时,主要从责任和道义角度考虑。
6、1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7、(我注)网上字典,申申也释义“和舒之貌”,与夭夭意思一样?都是说孔子日常在家的时候,很自然放松的。如果申申释作齐整,意思不同,就是孔子衣冠齐整,但很放松自然。
8、8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
9、朱子:“两端,犹言两头。言终始、本末、上下、精粗。”
10、狂者多直,无知者多忠厚,无能者多可信。两头都不沾的,可谓一无是处了。
11、9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1)?”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4)女弗如也。”
12、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13、反过来讲意思也是相同的。不惑(不被迷惑、不被蛊惑)方可称为知,不忧(广大、达观)方可称为仁,不惧(见义勇为)方可称为勇。
14、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5、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16、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7、圣与仁,是一个毕生追求的境界,没有尽头。夫子不说已经实现了圣与仁,而是说一直在不断地学、不断地教,从没有厌倦。这种持续实践的精神正是弟子所不及的。
18、仁者也会有过。但是这种“过”是给基于仁而产生的。因此,通过分析“过”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知道是不是基于“仁”而产生的,所以“斯知仁矣”。
19、这句阐明了儒家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道家视万物为刍狗,有何快乐可言?佛教的最高境界是“不悲不喜”。而儒家与二者不同,他们追求快乐,并且是现世的快乐。但这种快乐不是感官带来的快感,而是更高级的、精神上的快感。如何能获得这种快乐?孔子给出的答案就是:学习圣贤的做法,并经常地去实践。
20、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他勤于学习,而且肯独立思考,能做到闻一知推知全体,融汇贯通。所以,孔子对他大加赞扬。而且,希望他的其他弟子都能像颜回那样,刻苦学习,举一反由此及彼,在学业上尽可能地事半功倍。
三、论语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感悟
1、一种说法是人只知出必由户,而不知行必由道,故怪而叹之。还有一种说法是:没有出入不由户的,然而人们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人的生活起居无处不是这样的“道”,人们遵照其执行而并不感到他的存在。后一说法更像是老子式的解读。
2、12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3、“学”,就是接触到新鲜的知识,并且把它们吸收过来——吸收到自己的脑子里或身体里。“习”,意味着操练——学到的东西,要经过及时操练,才能真正成为属于自己的技能,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出来。
4、可以理解为“复习”,但理解为“实践”更好。
5、(译文1)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
6、一种解读是“这都能忍的话,还有什么不能忍呢?”另一种解读是“这种事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他不忍心做呢?”
7、没有不学之教。不主动思考,或者思考的能力和功夫不足,那么即便是面对经典、宝典,面对名师的教导,也没有什么助益,你也觉不出他的高明所在。
8、应倡导“以信治国”,把诚信从一种价值观上升为一种治理手段——“信治”。理由是:
9、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0、14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1、齐风急功利,鲁风重礼教。
12、“出”“入”是何意?
13、钱穆说,此节讲的是多欲则不刚,并没有说无欲则刚。“如道家庄老皆主无欲而尚柔道,亦非刚德”。
14、多数主张“主忠信”和“无友不如己者”是相照应的关系,即:亲近忠信之人,远离不如自己的人。
15、14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16、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17、2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上一篇:58句西湖诗句(精选西湖诗句苏轼写的)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8459℃排比句例子大全【文案整理39句】
- 2163℃千里送鹅毛打三个数字【文案整理45句】
- 1376℃描写雨下得很大的句子【文案整理106句】
- 1306℃春娇与志明歌词含义【文案整理40句】
- 733℃排比句构成与表达效果【文案整理40句】
- 689℃赞美老师的句子夸张句【文案整理33句】
- 659℃从此再无母亲【文案整理24句】
- 571℃描写星河璀璨的诗句【文案整理43句】
- 498℃关于梦想的事例反面【文案整理68句】
- 494℃给老师的祝福语落款【文案整理67句】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