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121句望天门山古诗配画图片三年级简单(精选望天门山古诗配画图片三年级)
admin 2023-12-15 08:08:12 文案短句 ℃一、望天门山古诗配画图片
1、15379843865(王女士)
2、唐玄宗开元十三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芜湖市北郊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3、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4、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5、关于芜湖的长江段为什么称楚江?不是诗人的地理知识缺乏,而是后人的寡陋。因为芜湖自古就是处于吴头楚尾的地方,最早时期芜湖古称鸠兹,属于吴国,公元前570年被楚国夺去归于楚地,中间一度被越国夺回,双方以长江为界,芜湖在南属于越地,在公元前306年又被楚国夺去。由此可见芜湖两度属楚地。
6、构图要有层次,近、中、远景分明,画面要饱满,主体建筑要清晰,画面中要有青山碧水、绿植遍野!
7、每日读诗:图像法记古诗词——《凉州词》王翰
8、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9、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10、安旗等《李白全集编年注释》系此诗为开元十三年作,并说:"是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当涂时作","更无寓意"。郁贤皓《李白选集》云:"全诗朝气蓬勃,当是开元十三年(725)初次过天门山时所作"。这首诗描写天门山附近一段的长江景色,展现出一幅壮丽的江山图画。俞碧云《诗境浅说续编》:"此诗赋天门山,宛然楚江风景,能手固无浅语也"。"大江自岷山来,东趋荆楚,至天门稍折而北,山势中分,江流益纵,遥见一白帆痕,远在夕阳明处。"
11、瞧,三二班的孩子们在阳光明媚的冬日里,用自己稚拙的小手画出了古诗里的祖国风光!
12、古诗配画综合性学习,孩子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为《望天门山》动手配上了相应的图画,把自己体会到的诗的意境、情感变成生动鲜明的图画。
1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远望天门两山所见的雄姿,下句则点明“望”的立脚点和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是“日边来”的“一片孤帆”。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当孤舟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舟行过程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感。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远客自当更加兴味十足。“孤帆一片日边来”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14、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
15、诗中的山水是紧密关联,互为映衬的。楚江浩荡,似乎把“天门”冲“开”,而“天门中断”使楚江得以奔腾而出。天门两峰横夹楚江,而楚江激流穿越天门。
16、(诗词原文)《望天门山》——唐·李白
17、用深绿色涂上阴影,然后用灰色涂山体的颜色,用黑色加深石头的阴影部分。
18、·画轮廓:用软铅笔表现景物轮廓。
19、这次综合性性学习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和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孩子们对文学艺术的审美情趣。
20、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二、望天门山古诗配画图片三年级
1、第四次作业内容:《绿色山庄》,作业要求:
2、色彩:色彩丰富、对比强烈。
3、他的作品内涵丰富,想像超绝而且取材宏富。李白曾批评诗歌:“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因此,他的作品明朗自然,一扫六朝以来的浮靡诗风。李白的思想和诗歌具有典型的盛唐时代的特征,即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追求自由理想的思想意识。
4、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武则天去世。李白五岁。发蒙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
5、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6、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主要有《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静夜思》等,有《李太白集》。他的诗歌创作涉及的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而且在不少题材上都有名作出现。
7、坐落于美国匹兹堡,整体建筑于溪水和瀑布之上,与大自然完美融合一体,美不胜收……
8、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这个样子的话,你自己要先找好你自己想要的古诗的话,古诗里面有什么场景的话你就可以画出来的。
10、四7班周丽文同学以《咏鹅》为题,两只大白鹅可爱动人。
11、图34"登山看日出"简笔画
12、水光/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13、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诗的前两句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14、创作背景:该诗为725年(开元十三年)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天门山为今安徽省芜湖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
15、每日读诗:图像法记古诗词——《咏鹅》
16、题菊花黄巢咏菊颜远怡飒飒西风满院栽,身披金甲未称王,告戒巢郎不要狂。蕊寒香冷蝶难来。苏轼续诗遭贬职,陶潜爱菊兴斟觞。他年我若为青帝,易安绝唱黄花句,领袖雄词战地章。报与桃花一处开。玉韵声声千古咏,秋光今日胜春光。村秋即景颜远怡秋收季节色缤纷,金浪银波树掩村。鹅鸭溪间戏碧水,桔红十里醉诗魂。
17、现在许多人喜欢以历史来妆扮自己的家乡,哪怕沾上一点也要大吹大擂,本来也无可非议,如果为了沾上而不尊重历史事实,就觉着有点匪夷所思了!
18、每日读诗:图像法记古诗词——《凉州词》
19、为诗配画,诗画一体,诗画互动——新城中心学校四年级优秀作品汇展
20、老师带来了一幅古诗配画,期待同学们精彩的作品。
三、望天门山古诗配画图片三年级简单
1、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闭门不出,相信大家都很想到大自然中去享受一番!今天让我们走进《绿色山庄》的课堂,带大家感受一下久违的青山碧水、鸟语花香……
2、古诗写好后,在素描纸的左边画一座山。
3、专业摄影制作光盘采访报道网络发布
4、景云元年(710年)开始,李白开始读诸子史籍,开元三年(715年)——喜好作赋、剑术、奇书、神仙。在青年时期开始在中国各地游历。开元五年左右,李白曾拜撰写《长短经》的赵蕤为师,学习一年有余,这段时期的学习对李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每日读诗:图像法记古诗词——《早发白帝城》
6、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7、每日读诗:图像法记古诗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让诗画与歌赋在天门山上空飘荡
9、QQ:383381386
10、无论是哪一种风格的建筑,设计师都注重环境的衬托,都离不开蓝天、白云、高山、流水、绿树、鲜花……
11、背诵两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12、首先把望天门山的古诗写在素描纸的右上角。
13、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给古诗配画,没想到孩子们画的竟然这样好,真是一群可爱的小画家!孩子们的的作品构思精巧,表现出了诗中的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意、画中有诗情”的艺术境界。
14、《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写于公元1073年,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15、每日读诗:图像法记古诗词——《长歌行》
16、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
17、古诗的学习,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配画、配乐、多媒体课件或幻灯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如,《望天门山》这首诗,人们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很少有人体会到诗人为什么会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只有小船行驶在江上,远处的天门山逐渐扑进眼帘的时候,“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才会突出。这些用词巧妙的地方,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比较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此外,诗中还有许多用词巧妙生动、意境优美的地方,像“楚江开”“至此回”“日边来”“晴方好”“雨亦奇”,老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细心体会。
18、江西有哪些有名的风光地?
19、·画基本型:将画面物象的比例用基本形表现出来。
20、选编本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四、望天门山古诗配画图片简单又好看
1、可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
2、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3、第四次作业内容:《农家乐》,作业要求:
4、从事理疗行业多年,擅长理疗项目:颈椎理疗,腰椎理疗,肩周炎、眼睛保养、面部护理、胳膊麻木疼痛,风湿性关节疼,小腿憋胀疼、手指麻木、富贵包、腹部寒凉,宫寒、手脚冰凉、乳腺增生、产后修复等症状。
5、《望天门山》一句一个画面。在诗人笔下,山,灵秀;水,矫健;帆,潇洒,无须刻意修饰,全天然巧成。这种白描的手法使这首诗清新、明丽。更令人称奇的是此诗题为“望天门山”,而在诗中却无一个“望”字。但你去慢慢揣摩,细细体味,就会发现每句诗中都隐含“望”的神韵。
6、《望天门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给人一种新鲜的意趣。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7、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8、大家认真观察,这些山庄有什么特点?
9、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10、四4班的闵瑒熠同学以《咏柳》为题,展示了一处别样的远景。
11、写字指导。“断”“孤”“帆”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结构的匀称与紧密。“孤”字的右边是“瓜”,不是“爪”,要提醒学生注意,“楚”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林”要写得扁一些,下面的“疋”字形比较复杂,建议边示范边指导学生一笔一笔地写。
12、材料:16开素描纸,没有就用白纸;彩铅或油画棒等。(实在没有材料就找张纸画黑白的)
13、每日读诗:图像法记古诗词——《送元二使安西》
14、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它所构成的意境优美、壮阔,人们读了诗恍若置身其中。
15、至德二载(757年),李白五十七岁。正月,在永王军营,作组诗《永王东巡歌》抒发了建功报国情怀。永王擅自引兵东巡,导致征剿,兵败。李白在浔阳入狱。被宋若思、崔涣营救。成为宋若思的幕僚后,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
16、(作者)李白(朝代)唐
17、四11班管睿豪以《惠崇春江晚景》为题,描绘了活泼的山间风景。
18、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9、摄影者:李春,甘肃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摄影摄像工作。
20、古诗配画:望庐山瀑布(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五、望天门山古诗配画图片三年级简笔画
1、同一首诗,由于作者的体验、感悟不同,构成的画面内容不同,但都没有离开诗的意境。
2、《望天门山》是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3、大家来欣赏一些手绘作品吧!
4、物:天门山,楚江,东博望山,西梁山,孤帆,日边。这首诗明显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5、“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在作者笔下,长江仿佛是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长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汹涌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一个“回”字,翻滚抛掷、变化无穷境界全出。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6、两座山画好后,涂上颜色。
7、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8、要突出“晴”“雨”“西子”“总”等词语。
9、第七幅:《望天门山》古诗配画俵口小学三二班陶韵伊
10、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天门山为今安徽省芜湖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11、《望天门山》是李白的一首诗,全诗如下: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古诗配画如下:
12、第六幅:《望天门山》古诗配画俵口小学三二班于俊炜
13、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也喜作枯木怪石,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的《东坡乐府》,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贴》《祭黄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贴》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
14、每日读诗:图像法记古诗词——《望庐山瀑布》
15、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望天门山》当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春夏之交,二十五岁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初次经过天门山所作。
16、紧扣题中“望”字,句句都是“望”中所得,但都不落“望”字,可见其构思高妙。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充分显示了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
17、开元六年,在戴天山大明寺读书。据《旧唐书》记载,青年时期的李白显示了超凡的才能,并且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其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
18、画出农忙时节或播种的情景。可以临摹美篇里的画。注意劳动场景和人物动态的表现。
19、认真观察下列农民画,有哪些特点呢?
20、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六、望天门山古诗配画图片
1、天门山:安徽省芜湖市北郊,有博望山,亦称东梁山。和县城东南30公里的长江西岸,有西梁山。两山夹据,长江西来,至此折向北流,形势险要。南陈《舆地志》云:“博望梁山,东西隔江相对如门,相去数里,谓之天门。”这大约是天门山最早的文字描述。天门山景观独异,李白写了这首诗后,又有很多名家描述。如李白同时代稍后的吴筠、宋代的王安石、明代的胡松,然而没有一个有李白的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恢宏壮观。
2、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终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是年杜甫四十六岁,四月,从贼营逃出,谒肃宗于风翔,授左拾遗。
3、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西子,即西施,春秋越国美女,原为浣纱女,后被越王勾践选入宫中,献给吴王夫差为妃。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姿。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5、每日读诗:图像法记古诗词——《登鹳雀楼》
6、·定位:将主要建筑物定位好。
7、不光有这种现代风格的,还有这种欧式风格的山庄!
8、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9、古诗配画:忆江南(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10、来自四6班的罗宇鑫同学以《小池》为题,生动的描绘了“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情景。四2班的丰宜朵同学以《绝句》为题,如实将诗中的场景一一描绘了出来。四8班的何斯昱以《咏柳》为题,将一条条柳叶随风飘动的场景描绘的唯美动人。
11、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浩浩荡荡的长江东流到此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回旋着向北流去。两岸边的青山相对着不断现出,令人有两岸青山迎面扑来的感觉。我仿佛乘坐着一艘小船从天边披着阳光顺流而下
12、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13、出自:《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原文:
14、简笔画手绘线稿1300
15、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16、摄影:甘谷县摄影家协会
17、左边的山画好后,在右边的古诗下再画一座矮一点的山。
18、地址:甘谷南滨河中路恒盛雅居铺面纤体唯美养生会所
19、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注释):中断:从中间断开。至此:又作“直此”。回:回旋,打转。(译):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题解):本诗描写了天门山的美景,令人回味无穷。
20、四5班的丰嘉旭同学以《山行》为题作画:
1、课文中的两首古诗,也许有不少学生都会背诵了。教师指导朗读时,重点要放在怎样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韵。可以结合看图,边读边想象,感悟诗句的含义。在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诵读,必须注意把握好停顿,把握好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律。例如,
- 上一篇:148句描写元宵节的古诗大全两句二年级(精选描写元宵节的古诗大全小学)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8508℃排比句例子大全【文案整理39句】
- 2283℃千里送鹅毛打三个数字【文案整理45句】
- 1575℃春娇与志明歌词含义【文案整理40句】
- 1430℃描写雨下得很大的句子【文案整理106句】
- 779℃从此再无母亲【文案整理24句】
- 773℃排比句构成与表达效果【文案整理40句】
- 755℃赞美老师的句子夸张句【文案整理33句】
- 747℃曾国藩家训全文及翻译【文案整理19句】
- 669℃描写星河璀璨的诗句【文案整理43句】
- 601℃罗曼罗兰名言名句发现美的眼睛【文案整理61句】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