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82句范仲淹岳阳楼记心系苍生的仁德谁不钦仰(精选范仲淹岳阳楼记)
admin 2023-12-15 08:09:53 文案短句 ℃一、范仲淹岳阳楼记
1、「天下蒸民,各食其力。惟士以有德
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心旷神怡这个词是范仲淹首创的,在这个时候登上岳阳楼,情景交融,舒畅的心情无法形容,精神也变得愉悦起来,什么恩宠荣耀,什么失意屈辱,统统都忘掉了。在月色下乘着微风举杯畅饮,那种欢喜的心情无法言说。洋洋是无边无际的意思,这份喜悦是无边无际的,就是其喜无穷者矣。喜和洋洋之间略有停顿,不宜读成喜洋洋。
3、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
4、(译)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5、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6、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7、哎呀!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他进也忧虑,退也忧愁。
8、还记得在一次直言进谏之后,范公遭到贬斥,丞相兼好友晏殊来访送行。觥筹交错之间,晏相问范公何苦如此。既知推行新政大力裁撤冗员得罪了许多人,不若暂且韬光养晦,以图来日。
9、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
10、而这样的思想,显然要比单纯地记物写景更为打动人心,更能引起那些仁人志士、文人骚客的激赏和共鸣了。
11、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2、唐以后这座阁楼就正式称为岳阳楼,白居易也曾登楼赋诗,但在质量上没有能拼过前面那三位。事实上关于岳阳楼的诗此后就再也没人能够超越了,而写岳阳楼的文章则没有人能超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后来也有其他人写岳阳楼记,但是无法超越这一篇。
13、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14、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5、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16、据记载,岳阳楼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初为东吴战略家鲁肃操练水军的阅兵楼,唐朝时由开元名相张说在旧址上修建楼阁,取名岳阳楼,诗仙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诗圣杜甫(《登岳阳楼》)均曾在此留下诗篇,但知名度都不高。直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横空出世,才一文成名,惊艳千古。
17、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庆历是宋朝第四位皇帝宋仁宗的年号,传奇小说包公案,还有电视剧《包青天》,里面都有狸猫换太子的故事,那里面被换掉的小皇帝就是宋仁宗。滕子京是范仲淹的朋友滕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谪,是贬谪,降职之意。守,原意是看守,这里引申为管理。守巴陵郡,就是管理巴陵郡,也就是做巴陵郡的最高长官,这官在秦朝时称为郡守,汉代改称为太守。
18、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衔接远山,吞没长江,流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19、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
20、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二、范仲淹岳阳楼记
1、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2、古代的“记”是一种不定体,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而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在写法上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寓情理于事、景、物之中;一类是由事、景、物之中自然生发出情理,而常以“卒章显志”的方式表现出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属于后一类。“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描写、状物,也可抒情、议论、说明,通常的写法是寓情理于事、景、物之中,或借叙事、写景、状物而自然而然地抒情言理
3、我看那巴陵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噬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4、他出身贫寒,年幼丧父,母亲改嫁,外出读书求学,勤奋刻苦,他从小有大志,作秀才时,就“以天下为己任”。后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被贬。后在赴颖州上任途中病死。
5、本文中含有的成语及释义:
6、唐代的记体文以记事的实用功能为主,发展到宋代以后就出现了质变,记这种体裁就扩展到可以记述所有的事物,写景、立传、抒情、议论、叙事,都可以使用这种记体,并且赋予了记体文以新的生命力。就是不管你记述的是何种事物,都可以通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记体文在宋代进化成了最终的形态,《岳阳楼记》就是记体文当中的经典代表。
7、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8、作者描写的对象是明为岳阳楼,实则写的是洞庭湖。突出了洞庭湖在天气阴一晴,观赏者的悲一喜情感下的景物,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意境。
9、这句话是说:滕子京想扩大岳阳楼原有的规格,并且收集了唐代和当今文化名人的题咏诗赋作品刻在楼上,但前人的题咏虽然多,却没有一篇专门为岳阳楼写的题记文章,所以嘱托我写一篇,以记录岳阳楼重修的盛况。
10、滕子京为了提高其政绩工程的知名度,赠给范仲淹《洞庭晚秋图》,并向他求作两记,一则就是《岳阳楼记》,另一则是《偃虹堤记》。
11、此文集由苏轼作序,其第七卷收录了范仲淹所作《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南京书院题名记》、《清白堂记》等记。《清白堂记》之后,卷中第四篇,便是《岳阳楼记》:
12、“心旷神怡”: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13、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受朋友滕子京的请托,为重修的岳阳楼写的题记,就是概述岳阳楼及其所处的洞庭湖周边的景色和人文。岳阳楼和滕王阁、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它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是比较少见的古代将军盔形状的楼顶造型,也是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了古代原貌的纯木构结构阁楼,在景区里面,也有历代的建筑模型。
14、宋代范公?牎豆ヂ肌分泄赜凇对姥袈ゼ恰沸醋鞅尘爸?“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嫉,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15、游泳,与今天的游泳不同,游指鱼在水里浮行,不完全潜行,泳是指在水里潜行。所以这里的游泳可以理解为鱼在水里面上下扑腾,鱼在水里时而露出水面,时而潜进水里,动态美。芷,指香草,兰,指野花。郁郁,指香气浓郁。青青,青通菁,指草木茂盛的样子。《诗经》:菁菁者莪,在彼中沚。
16、“春和景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
17、《岳阳楼记》创作于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当时,范仲淹因主持“庆历新政”失败被贬官到河南邓州,而他的好友滕子京于此前的庆历四年春被贬湖南岳州,在任期间,做了三件政绩工程,其中一件就是重修岳阳楼。为了提高政绩工程的知名度,滕子京遣人快马加鞭,给当世文豪范仲淹送去一封求援信,请他为刚刚落成的岳阳楼写一篇记,给他的唯一参考资料是一幅《洞庭晚秋图》。
18、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9、可以说,人们把太多的目光和关注给了范仲淹,而很少会有人想到功不可没的滕子京。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20、庆历四年(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各样荒废的行业又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了岳阳楼,扩展它旧的规模,在岳阳楼上雕刻了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三、范仲淹岳阳楼记心系苍生的仁德谁不钦仰
1、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隔了一年,政治清明通达,人民安居和顺,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2、《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3、岳阳楼是历代文人雅士的登临之所,历代岳州的长官都会对它进行维护,这对于自己的官声也是非常有利的,滕子京专门给范仲淹写了一封信:与范经略求记书,委托范仲淹为岳阳楼写一篇题记。
4、庆历七年春天,滕子京调任苏州并卒于任上,范仲淹为同年好友写了墓志铭,滕子京可能没有想到因为自己扩建岳阳楼而留下了一篇千古文章,而后世的大多数人正是为因为这篇文章才知道滕子京。岳阳楼自东汉以后历经十余次焚毁,又数十次在原址重建和修葺,历经汉晋隋唐宋元明清民国以至当代,这座无法抗拒兵灾劫火的阁楼依靠着强大的文化接续,一次次毁灭,又一次次重生,我们今天在洞庭湖畔看到的岳阳楼不是当年那座楼在不断地复原,它跨越了一千八百年的时间轴,向我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变化。
5、大意如《清平乐》中所译台词。
6、《岳阳楼记》问世的缘起是滕子京重修岳阳楼。
7、哎呀!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他进也忧虑,退也忧愁。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古仁人必定说:“先于天下人的忧去忧,晚于天下人的乐去乐。”呀!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
8、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9、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10、这是一个引起讨论的词,表明虚拟现实的情感诉求,是无数现实的浓缩、提炼和升华,具有典型意义。"拉夫"描述的是一种悲伤的情况,从恶劣的天气到人们的悲伤。整个故事的重心从一个"什"字开始,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在列举了悲欢离合的两种情况后,作者的语调突然升高,表达了一种超越它们的更高理想,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虽然为物所动是人的天性,但这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仁人志士有坚定的意志,不会被外界条件的变化所动摇。
11、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2、范仲淹文学成就突出,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
1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14、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15、强调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激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无私奉献。范仲淹等推行的“庆历新政”失败,他们相继贬职,欧阳修因上书替他们辩护,被贬为滁州知府,一般被贬的人都是悲观,彷徨,沉迷于山水。而欧阳修却不同,他虽然被贬,但他没有就此沉沦,而是与滁州人民同乐,将滁州人民的安定生活归功于宋王朝的休养生息政策,由此可以看出,欧阳修在谪居时期人生态度是积极的,与一般的迁客不同,他的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16、“政通人和”:政令推行顺畅,人民团结;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17、1044年(庆历四年)春,好友滕子京因受弹劾而被贬岳州。
18、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岳阳楼记》中最著名的表忧乐态度的句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再乐。这是一种全心全意为黎民百姓的思想。百姓还没有担忧,那么就早早把百姓担忧的事情扫除掉,看见百姓们都快乐了,才是自己最大的快乐。这是所有做官人应该达到的境界。
20、范仲淹创作《岳阳楼记》之时,正处在他人生的一个低潮期。自幼立志“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范仲淹,其最高理想便是救世与救民,正是出于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他决意以改革的方式革除弊政,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于是,在宋仁宗的支持下,范仲淹开启了历史上著名的“庆历新政”,并提出了著名的“范十条”(《答手诏条陈十事》):“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
四、范仲淹岳阳楼记表达的感情
1、范仲淹为岳阳楼写的记文抒发的却是当时内心的真实感受,庆历新政失败以后,很多改革派的人物都遭到了贬谪,他已经知道不太会有更好的机会了,但依然还是用悲喜转换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坚定的态度,在暴风雨中登楼使人失魂落魄,那总还是会有云开雾散的时候,无论那个时候谁在登楼,他总会看到不一样的景色。
2、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3、此外,《全宋文》、《古文观止》等总集也收有《岳阳楼记》。
4、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中的经典名句,说出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心声,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道出了古代士大夫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6、这句话的意思是: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范仲淹的好朋友滕子京犯了错误,被降职外放为巴陵郡太守。
7、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写给其好友滕宗谅,即文中所说的“滕子京”。滕宗谅,字子京,北宋时河南洛阳人,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为世人所知,岳阳楼的双公祠中有范仲淹与滕子京的雕像。滕子京一生仕途坎坷,屡贬屡谪,历经磨难,最高官职只是宫廷中“图书馆长”,与范仲淹不是同一官位层次上人,也称不上文学家,但其为人豪迈自负,是位有才干、有抱负的政治家。
8、可结果,范仲淹受友人嘱托写下的这篇名为岳阳楼记的散文,对重修后的岳阳楼只以「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寥寥数语敷衍之,而且连登临岳阳楼所观之景也以「前人之述备矣」而一笔带过。作为散文大师和滕子京好友的范仲淹,竟不顾友人所嘱,也不顾这类记物体散文的体裁特点,不仅对岳阳楼的盛景不加记述,反而将其写成了一篇类似登楼赋的借物咏怀言志的抒情散文,并且还能使友人满意,并使历来的研读者对其文题不符的矛盾之处一无所察,原因何在,奥秘何在呢?
9、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觉得喜气洋洋了。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11、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12、“上下之交”而不“隔阂”,其核心就是个“通”字,揭示了“政通人和”的关键所在。
13、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4、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15、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16、第二年,在他的主持下,「增其旧制」,重修了岳阳楼。为了记述这一盛事,滕子京便请他的好友范仲淹为重修后的岳阳楼写一篇岳阳楼记。显而易见,滕子京是想让大手笔范仲淹用他的生花妙笔,记下重修后的岳阳楼空前壮观的规模形制,以显示自己的政绩。
17、“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18、政通人和:政事通顺,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顺利;和,和乐。
19、乃重修岳阳楼。注意这句不是说岳阳楼在庆历五年竣工的意思,而是说滕子京到任的次年,决定修葺岳阳楼,是已经有了规划,刚刚开始行动。政通人和,是指滕子京到任岳州的次年就彰显出他治理岳州的方式非常合理,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原来颓废的城市经济也为之振作起来,由于经济情况向好,取得了一定的基础成果之后,他还想做一项文化工程,他发现越州有一座古代的阁楼,因为年代久远处于失修的状态,想要对它进行修整,决定把岳州的地标建筑岳阳楼重新修葺一番。
20、电视剧《清平乐》中范仲淹形象
五、范仲淹岳阳楼记名句
1、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范仲淹年少时曾随继父朱文翰(安乡县令)在位于洞庭湖一角的湖南安乡生活过一段时间,洞庭湖的“淫雨霏霏”和“春和景明”在他脑海中都有着极深的印象,所以他写起洞庭湖的湖光山色时信手拈来,出口成章,而对于从未亲眼见过的岳阳楼则只能闭口不谈。
- 上一篇:61句酬张少府唐王维古诗(精选酬张少府原文及翻译)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8508℃排比句例子大全【文案整理39句】
- 2283℃千里送鹅毛打三个数字【文案整理45句】
- 1575℃春娇与志明歌词含义【文案整理40句】
- 1430℃描写雨下得很大的句子【文案整理106句】
- 779℃从此再无母亲【文案整理24句】
- 773℃排比句构成与表达效果【文案整理40句】
- 755℃赞美老师的句子夸张句【文案整理33句】
- 747℃曾国藩家训全文及翻译【文案整理19句】
- 669℃描写星河璀璨的诗句【文案整理43句】
- 601℃罗曼罗兰名言名句发现美的眼睛【文案整理61句】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