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95句杜牧简介20字(精选杜牧简介)

admin 2023-12-16 10:29:21 文案短句

一、杜牧简介

1、相信下面的公号也会对您有帮助!

2、杜牧制策登科后,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半年后,随外放江西观察使的沈传师做幕僚。根据唐朝惯例,带京衔大理评事任团练巡官。

3、25岁时,杜牧又写下了长篇五言古诗《感怀诗》,表达他对藩镇问题的见解。此时的杜牧已经很有名气,作品流传。

4、杜牧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月日无考。其祖父杜佑正于该年开始任宰相。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因此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

5、大和七年(833年),杜牧被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职,后转为掌书记,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京衔是监察御史里行。这时杜牧居住在扬州,特别喜欢宴游。

6、杜牧:(公元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世人为区别于杜甫,又称其为“小杜”。文宗太和二年(公元828年)进士及第。曾官宏文馆校书郎、监察御使、湖州刺史等职。

7、通行本则有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樊川文集》。这部校点本是以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刊本为底本,并同景苏园影宋本对校,以《唐文粹》、《文苑英华》为参校,还参考了其他有关资料而成,本文以此为底本,所引用的杜牧诗文皆此本。

8、此诗当作于杜牧在黄州刺史任上,为追忆十年前的扬州岁月而作。杜牧于文宗大和七年至九年(833-835年)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府任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当时他二岁,颇好宴游。他在扬州期间,与青楼女子多有来往,诗酒风流,放浪形骸。故日后追忆,乃有如梦如幻、一事无成之叹。

9、“十年一觉扬州梦”,这是发自诗人内心的慨叹,好像很突兀,实则和上面二句诗意是连贯的。“十年”和“一觉”在一句中相对,有“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愈加显示出诗人感慨情绪之深。而这感慨又完全归结在“扬州梦”的“梦”字上:往日的放浪形骸,沉湎酒色;表面上的繁华热闹,骨子里的烦闷抑郁,是痛苦的回忆,又有醒悟后的感伤。这就是诗人所“遣”之“怀”。

10、而笔者本期要介绍的这首五言律诗,正是来自于杜牧,不过杜牧的这首诗更像是一个谜语,倘若不看标题,对于诗人写的什么还得想一会才能明白,但是等想明白看完标题以后不由让人竖起大拇指,杜牧之才令人钦佩。下面就来和笔者一起走进这首诗。

11、这是杜牧在回忆扬州做官时那段放荡不羁的生活,反思自己轻狂而沉沦的过往后写下的一首诗歌。全诗表面上写对昔日行为的悔恨和追思,实际上寄寓着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对现实的不满。

12、你若喜欢,为古典诗词悦读点个在看哦

13、上期回顾:李商隐《晚晴》

14、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15、渡江随鸟影,拥树隔猿吟。

16、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17、会昌元年(841年),杜牧调任比部员外郎。

18、对于杜牧这首像谜语一样的诗,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19、ID:jianhua88891

20、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二、杜牧简介

1、杜牧(八零三-八五三),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文宗大和时中进士后,曾为黄、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中书圣人等官。杜牧早年即以经邦济世的才略自负。慷慨激昂,好谈军事。立朝刚直不阿,敢于论列大事,指陈时弊。政治上不失为有识见、有胆量的进步人士。但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终未能施展抱负。他的诗、赋和古文都极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高,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和李商隐齐名,并称「李杜」。在艺术上,杜牧自称追求「高绝」,不学「奇丽」,不满「习俗」,所谓「不今不古」,正是力图在晚唐浮浅轻靡的诗风之外自具面目,但他的风格不像李贺的奇特,也不似元稹、白居易的平易,和李商隐比也能各树一帜。著有《樊州文集》。。

2、开成二年(838年),杜牧入宣徽观察使崔郸的幕下,被召为宣州团练判官。

3、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4、诗歌创作是杜牧最特出的方面,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长篇如《郡斋独酌》,着重表现诗人"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的拯物济世的抱负,直抒胸臆,感激淋漓。

5、诗的前两句是昔日扬州生活的回忆:潦倒江湖,以酒为伴;秦楼楚馆,美女娇娃,过着放浪形骸的浪漫生活。“楚腰纤细掌中轻”,运用了“楚灵王好细腰”与“赵飞燕掌上舞”两个典故。”从字面看,这两个典故,都是夸赞扬州妓女之美,但“落魄”两字透露出,诗人很不满于自己沉沦下僚、寄人篱下的境遇,因而他对昔日放荡生涯的追忆,并没有一种惬意的感觉。

6、《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秋天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作者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

7、④轻罗小扇:用极薄的丝织品制的团扇。

8、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9、杜牧(公元803年~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10、初读此诗是不是觉得不知所云?其实看了这首诗的标题就会有种恍然大悟之感,这首诗的标题就一个字——《云》。

11、而自由,面对困难能从容应对!

12、杜牧的诗现存二百余首,众体兼备,尤以七绝见长,如《秋夕》《寄扬州韩绰判官》《泊秦淮》《赤壁》等,皆为脍炙人口之作。亦有多篇文赋传世,包括大家熟悉的《阿房宫赋》,及《罪言》《窦列女传》等。其外甥裴延翰集其作品以为《樊川文集》,共二十卷。

13、《寄扬州韩绰判官》是唐代诗人杜牧离开扬州以后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此诗着意刻画深秋的扬州依然绿水青山、草木葱茏,二十四桥月夜仍然乐声悠扬,调侃友人生活的闲逸,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扬州生活的深情怀念。全诗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

14、——长安诗社|电台——

15、会昌五年(845年),七月,武宗下诏禁毁佛教。杜牧对于这一措施是很赞同的,后来他在宣宗大中年间作《杭州新造南亭子记》,详细叙述武宗禁毁佛教事。

16、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冬天病重逝世。

17、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1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牧

19、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历任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20、开成四年(839年),年底杜牧离开宣州,去长安任左补阙、史馆修撰。开成五年,杜牧升官为膳部员外郎。

三、杜牧简介20字

1、那么到了晚唐,尽管唐朝的繁花已经成为了过去式,但是唐诗却是一直没有衰退,仍然保持了一个很高的创作水准,同样的涌现出了一大批的诗人,例如李商隐、韩愈、贾岛、刘禹锡、元稹、杜牧等等,这其中应当属李商隐和杜牧成就最高,他们两位也被后世称为“小李杜”。

2、大和九年,杜牧被朝廷征为监察御史,赴长安任职,分司东都。八月在东都洛阳上任。因此逃过了十一月的甘露之变的险恶风波。在这里他遇到了宣州市的故人张好好,写下了著名的《张好好诗》。在洛阳期间,由于职务清闲,他四处凭吊古迹,写下了不少诗篇。

3、杜牧(803年-约852年)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4、其三: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5、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6、知道诗名以后我们再来看这首诗,前两句其实写的便是云的无常,南北东西飘忽不定,而两个反问“那有碍”、“岂虚心”则是将云的飘逸和奔放的特点更为凸显。而紧接着两句“晓入洞庭阔,暮归巫峡深”则是通过时间和空间落笔,云早上还在洞庭湖上飘着,晚上便已经到了巫峡深处,可谓将云的飘忽不定用十分形象的景象描绘出来了。

7、杜牧(公元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祖父杜佑,曾官至宰相。西晋杜预,是他的十六世祖。他从十五六岁起,博读经史,关心时政。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使,以及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

8、点击上方诗书海海关注我们

9、缔·结·高·校·诗·词·阵·营

10、大和二年(828年),杜牧26岁,进士及第。同年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被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11、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喜老庄道学。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杜牧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杜牧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12、纵观杜牧的这首诗歌,写得非常的深沉,开篇便点明主题,意思非常明确,而且非常伤感,对于任何一个有送远大抱负和理想的人来说,面对这样的人生,那是无比的痛苦,也正是这一份痛苦,才使得杜牧的这首诗非常的忧伤,给人一种非常落魄的感觉,从而他的这首诗,也成为了落魄的代名词。

13、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14、撰稿|漱清觞主播|风眠后期|阿宝编辑|凌篁

15、大和九年(835年),杜牧三十三岁,被朝廷征为监察御史,赴长安任职,分司东都。八月在东都洛阳上任。因此逃过了十一月的甘露之变的险恶风波。在这里他遇到了宣州市的故人张好好,写下了著名的《张好好诗》。在洛阳期间,由于职务清闲,他四处凭吊古迹,写下了不少诗篇。

16、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17、解释:映,映衬。全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注释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赏析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18、说起杜牧绝大部分的中国人对他都不会陌生,他的一首《清明》,可谓是写尽了一个落魄之人的孤寂,以及对于人生的无奈。这首诗写得简单明了,朗朗上口,一读就能够明白其中意思。

19、3秒加星标,每日坚持古典诗词悦读!!

20、《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

四、杜甫简介20字

1、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2、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3、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历任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4、简介:横看成岭侧看峰,一笑一乐各不同。聚焦社会热点,解析时政话题,传递民众心声...以思想、趣味和实用为原则,每日推送有深度、广度和有趣事的文章,缔造知识微社区...

5、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曾任中书舍人,因中书省別名紫微省,所以又被人称为杜紫微。他在晚唐成就颇高,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笔记

7、会昌四年(844年),杜牧迁池州刺史。会昌六年(846年),杜牧迁睦州刺史。杜牧任司勋员外郎不到一年,就因为京官俸禄低,而难以养家请求外放杭州刺史,但是没有批准。大中四年(850年),他被升为吏部员外郎。

8、杜牧出生于“去天五尺”(《辛氏三秦记》)的京兆杜氏豪门,其高祖杜崇悫、曾祖杜希望均为名臣。祖父杜佑,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封齐国公。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惜早逝。其堂兄杜悰,亦官至宰相。然而,由于受到牛李党争的影响,才华横溢的杜牧空怀抱负,却难以青云直上。

9、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10、前人论绝句尝谓:“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胡震亨《唐音癸签》),杜牧这首绝句,可谓深得其中奥妙。这首七绝用追忆的方法入手,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四两句固然是“遣怀”的本意,但首句“落魄江湖载酒行”却是所遣之怀的原因。前人评论此诗完全着眼于作者“繁华梦醒,忏悔艳游”,是不全面的。诗人的“扬州梦”生活,是与他政治上不得志有关。因此这首诗除忏悔之意外,大有前尘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11、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冬天病重逝世。

12、其二: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13、少年时期的杜牧已经开始展现他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抱负。唐敬宗时写下了著名的讽刺时事的作品《阿房宫赋》。而在写给幽州节度使刘悟的《上昭义刘司徒书》中更是劝刘悟讨伐河朔三镇,以效忠朝廷,而不要居功自傲。

14、会昌二年(842年),外放为黄

15、长庆二年(822年),杜牧20岁时,博通经史,尤其专注于治乱与军事。杜牧23岁作出《阿房宫赋》。25岁时,杜牧又写下了长篇五言古诗《感怀诗》,表达他对藩镇问题的见解。此时的杜牧已经很有名气,作品流传。

16、长按关注,阅文品字,轻松生活...

17、杜牧诗文多以军事政治为题,借古讽今,尤善作“翻案诗”,即通过对某种条件的假设,对历史事件的结局提出一种新的可能(罗时进《杜牧集》前言)。后人对此的评价褒贬不一。清代文学家赵翼曾在《瓯北诗话》中批评杜牧诗道“杜牧之作诗,恐流于平弱,故措辞必坳峭,立意必奇辟,多作翻案语,无一平正者……皆不度时事,图作异论,以炫人耳,其实非确论也”(《瓯北诗话》卷一一)。此语未免过于苛责。

18、这部校点本是以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刊本为底本,并同景苏园影宋本对校,以《唐文粹》、《文苑英华》为参校,还参考了其他有关资料而成,本文以此为底本,所引用的杜牧诗文皆此本。

19、晚唐文人大多喜作律诗、绝句,不擅长于长篇五言古诗;但这正是杜牧最擅长的,他的长篇五言古诗气骨遒劲。晚唐的张为在《诗人主客图序》中将杜牧的诗归为“高古奥逸”类。杜牧也擅长七律,是晚唐时期最擅长七律的诗人之一。

20、⑤天阶:宫中的石阶,一作“天街”或“瑶街”。

五、杜甫简介个人资料

1、杜牧(公元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

2、一年后,他又被内升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到长安第二年,迁中书舍人。这段时期,杜牧重新整修了祖上的樊川别墅,并且闲暇之时经常在这里以文会友。大中六年(852年)冬天病重逝世。

3、东西那有碍,出处岂虚心。

4、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扩展资料:杜牧的个人作品:

5、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6、杜牧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杜牧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7、《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组诗作品,讲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为杨贵妃供应荔枝、唐玄宗轻信谎言而长期醉生梦死、安禄山为唐玄宗和杨贵妃作胡旋舞等典型事件、场景,加以艺术概括,深刻地讽喻了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最高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荒淫误国的无比愤慨之情。

8、|诗词|美文|文史|经典|杂谈|

9、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10、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11、大和二年(828年),杜牧参加了进士考试。由于他出身名门,是宰相子弟,因此朝廷中不下二十人推举他。其中吴武陵尤其出力。结果杜牧以第五名的成绩考取进士举。依据唐朝制度,考取进士后,还要到吏部去应关试,才能得到官职。

12、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13、杜牧的诗文都收录在《樊川文集》。樊川是杜牧家族在长安南别墅旁小河的名字,杜牧一生都非常喜欢这个地方:不仅自己的诗文集叫做《樊川文集》,其号也是“樊川”。

14、开成四年春,杜牧将弟弟安顿在江州堂兄处后,赴长安就任新职。至开成五年,杜牧升官为膳部员外郎。会昌元年(841年)调任比部员外郎,二年春天,外放黄州刺史。

15、育儿愿景|让孩子成为有能力拥抱未来的人,内心坚定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