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文案整理68句】

admin 2023-04-27 08:28:48 个性说说

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

1、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2、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一下含“风”字诗句吧~

3、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4、注释武判官:名不详。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狐裘(qiú):狐皮袍子。锦衾(qīn):锦缎做的被子。锦衾薄(bó):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都(dū)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铁衣:铠甲。难着(zhuó):一作“犹著”。着:亦写作“著”。瀚(hàn)海:沙漠。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惨淡:昏暗无光。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饮,动词,宴饮。胡琴琵琶与羌(qiāng)笛: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羌笛:羌族的管乐器。辕门:军营的门。古代军队扎营,用车环围,出入处以两车车辕相向竖立,状如门。这里指帅衙署的外门。风掣(chè):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掣:拉,扯。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境内,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满:铺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山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

5、岑参跟着高仙芝在边疆作战两年,由于战略性失误,高仙芝的部队大败,而后岑参跟着高仙芝返回了长安。虽然岑参只是个文职人员,但他却有着高昂的气概,特别想立马横刀参加战斗,他在《送李副使赴碛西行军》一诗中写到:

6、北风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飘降大雪。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雪花飞进珠帘沾湿了罗幕,狐裘不保暖盖上锦被也嫌单薄。将军的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上。无边沙漠结着厚厚的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曲折已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7、瀚海:沙漠。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百丈:一作“百尺”、“千尺”。

8、岑彭墓旁边立有一个雕有龙凤的残柱,细看上端有侧孔,似为当年牌坊的一个立柱。龙凤柱后面又立有一块残碑,碑上字迹已风化到读不出任何字句。残碑下有旧柱础两个,村民称这是前几年专门从四川找回来的。闻听此言,让我有些兴奋,看来这是岑参墓上的故物,这至少说明,岑参墓在成都还有痕迹。我马上向这位老乡打听岑参墓究竟在成都的什么位置。他说自己对此完全不了解,只是这些石础运回来时,运货的司机告诉他们是从成都拉来者。

9、范大士《历代诗发》评此诗:酒笔酣歌,才锋驰突。“雪”字四见,一一精神。

10、张文荪曰:嘉州七古,纵横跌荡,大气盘旋,读之使人自生感慨。有志学古者,自宜留心此种。看他如此杂健,其中起伏转折一丝不乱,可谓刚健含婀娜。后人竞学盛唐,能有此否?(《唐贤清雅集》)

11、这首诗中的“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成为了后世咏叹的名句。岑参当年的考试成绩很不错,他考得了唐天宝五载进士考试的第二名。而后分配工作,他的职位是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这是个九品官。这个职位的工作是掌管武官簿书,岑参当然对此没太大兴趣,他写过一首《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12、看来他在前行的路上遇到了准备回京的使者,这让他顿时有了思乡之情,但想到此处离家万里,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并且在那荒凉的边疆路途中,他想给家里写个平安信,都找不到纸笔,只好让使者给家人带个平安的口信。(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

13、  “中军”四句,写营帐内设宴饯别。“中军”是主帅所居营帐,这次送武判官归京,可能即由主帅封常清作主人,而作为幕府同僚的诗人则奉命吟诗相送。“中军”句见送别规格之高,场面的隆重,但对饮饯场景却不多作铺张渲染,仅以“胡琴琵琶与羌笛”一语带过。而这一意象重叠,似乎累拙的诗句却传出了浓郁的异域情调。这异方之乐给人的感受,诗人并不加以申说,却转笔写营帐外纷纷暮雪,洒落辕门和“风掣红旗冻不翻”的景象。天寒地冻,红旗上结满了冰,变成了一面冰旗,狂风猛烈地扯动着红旗,却始终不能使它飘扬起来。类似的景象,隋代虞世基的《出塞二首》其二中也出现过:“雾烽黯无色,霜旗冻不翻。”但岑诗这两句,不仅因白雪与红旗的相互映衬使军营雪景分外鲜艳夺目,而且因“纷纷暮雪下辕门”的气氛渲染,使雪景的描写中蕴含了惜别的感情。

14、  这首诗十八句,可以分为前后两段。前段十句,专咏塞外飞雪的奇观;后段八句,结合咏雪送别。雪在诗中是贯串始终的歌咏的主体,而送别情景则仅于后段中加以抒写,且在抒写过程中始终不离咏雪。这是全篇内容、构思的基本特点,从中略可窥见诗人作诗时感情投注的重点。

15、薛天纬:《岑参诗与唐轮台》,《文学遗产》2005年第5期。

16、将军兽角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穿上。

17、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18、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19、孙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人物新考》,《文艺评论》2014年第2期。

20、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21、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22、20世纪人们取得的的科学成就太多了,铺满整个世界,让我们的眼界应接不暇。科学成就也是突然之间如雨后的春笋般出现,给人们耳目一新。

23、“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

2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妇孺皆知,这句著名的诗句出自岑参的七言歌行体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正是他第二次在西域任职期间所作:

25、后台投稿:                                          

26、 岑参与另一边塞诗人高适并称“高岑”,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27、在这些人的举荐下,岑参被朝廷任命为右补阙。这个职位是从七品。此后不久,叛军内部发生分裂,唐朝军队又借助回纥兵力,收复了长安与洛阳。岑参跟着肃宗又回到了长安。回京之后,岑参仍然在中书省任右补阙,在这个阶段,他跟王维又成了同事。

28、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29、在写法上,首先是诗人能把“白雪歌”与“送武判官归京”有机结合在一起。其二是语言鲜明生。

30、756年七月,一道朝命正星驰轮台。大约一个月后,朝命即到达北庭治所。此时还是八月初秋时节,纷纷扬扬的大雪就已将西域笼罩得密不透风了。

3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2、⑥瀚海,大沙漠。阑干,纵横貌。百丈,《丛刊》本作“千尺”。

33、  按理,岑参的这首送别诗是一篇应酬之作,因为他与武判官并没有过多的交往(详情见后)。可就是这首应酬之作压倒了诗人其他的送别诗而成为历久不衰的脍炙人口之作。为何如此?关键是诗人创造性地运用了“梨花”这一寄情物象。或许,“梨花”与“柳枝”一样,是离别寄情的典型物象。“梨”谐音“离”,含有临别赠言,别后相思之意。如诗人看来所作《送杨子》中的“梨花千树雪,杨柳万条烟”,唐末齐已《寒食日情寄友人》中的“梨花应折尽,柳絮自飞来”。可奇妙的是,诗人在这里并非写实,而是借梨花来比喻眼前的飞雪。由冰冷的雪花而想到温馨的梨花,显然是诗人欣喜之情使然。喜从何来?据考证,此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年),诗人第二次赴边充安西四镇节度使封常清属安西北庭节度判官任上。另据《新书・百官志》载:节度使幕属有副大使知节度中行军司马、副使、判官、支使、掌书记、巡官、衙推各一人。由此可知,诗人作此诗正是他接任武判官之职时。而之前,诗人第一次赴边时充任的是掌书记。作为从小心存“志学集其茶蓼,弱冠干于王侯”之志的他,是绝不会满足于掌书记的,他曾在《银山碛西府》诗中就发出过“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之慨叹。现在,他官位高升,又适逢武判官离职归京,想到武判官归京后将增禄晋爵,仕途一片光明,而武判官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怎能不心旌摇荡,喜露笔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无疑是这种心情的形象反映。

34、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35、岑参的诗作广受后世高评,对于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孙映逵在《岑参诗传》中做出了如下的比较:“岑参登上盛唐的边塞诗坛比较晚。在他之前,边塞诗创作已经相当繁荣,李白的神采、杜甫的悲咽、王昌龄的韵味、高适的雄浑、李颀的苍凉、王之涣的高远、王翰的沉痛……,各种风格的雄篇佳制,如同群星争辉。在这种多方开拓、难乎为继的情况之下,岑参的边塞诗章却另辟一境,创造了足以与前人以及同代人区别开来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比较之后,孙先生接着说:“那么,究竟什么是岑参边塞诗所独有的艺术风格呢?我们认为,这可以用‘奇’、‘丽’二字来概括。”关于这“奇”字,我在上面已经引用了清人的评价,而明人也注意到了这一点,胡震亨在《唐音癸签》卷五引用了徐献忠的评语:“岑嘉州以风骨为主,故体裁峻整,意多造奇。”胡应麟在《诗薮》中也这样说:“嘉州清新奇逸,大是俊才。”

36、范大士曰:洒笔酣歌,才锋驰突,“雪”字四见,一一精神。(《历代诗发》)

37、  刘学锴(1933—),浙江松阳人。1952—1963年就读、执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诗学研究中心顾问。曾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安徽师范大学第二届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主要论著有《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2004年增订重排本)、《李商隐文编年校注》(中华书局2010年重印本)、《李商隐传论》(黄山书社2013年增订重排本)、《温庭筠全集校注》(中华书局2012年重印本),分别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第六届国家图书奖、安徽省社科著作一等奖。另有《李商隐诗歌接受史》(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温庭筠传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李商隐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再次修订本)、《温庭筠诗词选》(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等著述。

38、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39、⑫轮台,唐庭州有轮台县(治所在今新疆乌鲁木齐市),属北庭都护府管辖。北庭都护府治庭州金满县(今新疆吉木萨尔北),在轮台县东北。

40、前四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了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前面四句主要写景色的奇丽。“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情形。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接着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飞雪进入珠帘,打湿了军帐。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如同选取早晨观雪表现奇异一样是很恰当的。虽然天气寒冷,但将士却毫无怨言。而且“不得控”,天气寒冷也会训练,还在拉弓练兵。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激昂的战斗情绪。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41、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42、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43、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忧愁的阴云凝结在长空。

44、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45、  “瀚海”二句,转写军营之外笼盖天地的奇寒。一望无际的大沙漠中,到处都结满了厚厚的冰层;浩广无边的天空中,凝聚布满了惨淡的愁云。“百丈冰”“万里凝”,仍用夸张渲染手法,但境界之壮阔却使这种铺天盖地的奇寒并不令人畏惧,而是感到无比奇美和壮观。这正是诗人夸张渲染所包含的真实感情,也是诗人所想达到的艺术效果。

46、范大士《历代诗发》评此诗:酒笔酣歌,才锋驰突。“雪”字四见,一一精神。

47、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48、北风席卷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飘降大雪。

49、  临别寄情,似为定式。尽管诗人与武判官并没有过多过深的交往,但毕竟“同是宦游人”;况且,相酬相和是文人墨客的天性。因此,梨花喻飞雪的意境中,除了蕴含诗人喜悦的心情之外,也表达了对武判官的衷心祝福。假如武判官是贬官归京听候差遣,那么送行者给予的应是慰藉和鼓励,绝不会有任何潇洒浪漫的言辞;即使是在梨花纷飞的时节,也会觉得是“梨花千树雪,杨柳万条烟”。正因为武判官是荣调升迁,所以诗人才会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兴逸趣。那“千树万树梨花开”分明是在祝福武判官的锦绣前程。再说,诗末“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也是这种祝福心情的再现与延续。

50、来到岑氏墓地,眼前所见,是未曾完工的现场,然而不知什么原因,施工在半途却停了下来,我向旁边的村民了解情况,其中一位告诉我说,这一片共有四个建筑,分别是岑彭墓、岑氏祖墓、岑氏祠堂和广场,目前岑彭墓及始祖墓大体完工,祠堂与广场尚未动工,只是一片沙与土。

51、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52、他说自己到30岁才考得进士,然而官运却一般,虽然如此,他想到了自己的家庭现况,感觉到这个小官也不能轻弃,唯一的遗憾就是为此而失掉了不少自由的快乐。然而孙映逵在《岑参诗传》中却认为“率府诸曹参军多半是些闲职”,因此岑参说自己因为当这个官而失掉了自由,孙先生觉得“这倒未必”。显然,岑参对这个工作不满意,只是以此发牢骚,果真,此后不久,他所看重的机会就来了。

53、译文北风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飘降大雪。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雪花飞进珠帘沾湿了罗幕,狐裘不保暖盖上锦被也嫌单薄。将军的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上。无边沙漠结着厚厚的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曲折已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54、此诗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时期。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55、岑参的职位属于谏官,然而肃宗回朝之后却并不愿意谏官给他添堵,这让岑参觉得无事可做,他给杜甫写过一首《寄左省杜拾遗》,此诗中有这样的诗句:

56、  起首两句由北风卷地引出八月飞雪。风是雪的前奏。用“卷地”来形容塞外狂风席卷一切的威势,犹嫌未足,又进一步用“白草折”加以突出渲染。“白草”即芨芨草,茎极坚韧,密集丛生。“白草”之“折”,正显现出北风之强劲猛烈。起句突兀而来,有横扫一切之势,次句斩截明快,突出八月飞雪的奇观,其中蕴含了对这种内地从未寓目的景观的惊叹和新奇感。

57、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难着一作: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8、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硬了风也无法牵引。

59、音频(格式MPMP时长不限。孩子和家长可单独或共同朗读、吟唱诗歌,老师和孩子可根据诗歌意境对朗诵形式进行改编和创作。)

60、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61、这是岑参众多诗词中的经典,更是成为边塞诗,千古流传的浪漫主义杰作。

62、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63、出自:(岑参)的诗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4、二人年龄相仿,登上仕途的时间也接近,况且所处时代环境也相同,都坐上了大唐由盛转衰的滑梯。要说“时势造英雄”,但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时势的红利。

65、岑参把西北恶劣的气候用这种美丽的词句来描绘,由此而形成的反差效果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方东树在《昭昧詹言》卷十二中评价此诗称:“奇峭,起飒爽。‘忽如’六句,奇才奇气,奇情逸发,令人心神一快。”方的这段评价竟然连用了三个“奇”字,可见此诗有着何等的魅力。也正因如此,岑参跟高适并称为唐代的边塞诗人,清翁方纲在《石洲诗话》中说:“嘉州之奇峭,入唐以来未有,又加以边塞之作,奇气益出。”在这里,翁方纲也用了两个“奇”字。

66、真是衰到家了!蛰伏西域的岑参闻此噩耗,再一次为自己的前途感到悲观,他战战兢兢地等着朝廷的命令。或许这个时候任命书已经下来了,但就算是昼夜星驰,任命最快也得20多天才能达到这里。

67、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安史之乱爆发。玄宗出奔在蜀,肃宗在宁夏灵武即位新帝。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