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佛经名言名句出自哪里【文案整理67句】
admin 2023-04-30 02:23:49 个性说说 ℃佛经名言名句出自哪里
1、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我和你不再联系,希望你不要介意,要怪就怪当初没在一起,而你对现在也比较满意,所以我留下来也没有道理。
3、寄生虫在青春里筑巢,在暮年里生根。——关于根的名言英国诗人 威·柯珀
4、善知识难遇难求,良师给予我们的影响非常深远,一句真实话,就足够终生受用,象善财童子不辞艰苦去五十三参,赵州禅师活到八十岁还行脚参访,都是因为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如果遇到了人天师范,却不知道好好亲近学习,等到机缘流失,徒然悔憾不已。
5、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佛经名言名句出自哪里)。
6、玄奘及其弟子翻译出典75部(1335卷),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
7、如果你不知道你自己的一生要的是什么,你还想得到什么?智者除了有所为,还能有所不为。为自己想要的忙碌,如此即无暇担忧你不想要的。
8、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9、风暴使橡树的根扎得更深。——威尔士诗人 牧师 赫伯特(佛经名言名句出自哪里)。
10、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11、我想,我想让她快乐,我也想,我也想跟她过一辈子!真爱其实很简单不是吗?我每努力一点,离成功就更近一步!
12、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佛经经典名句
13、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14、古人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人生得一贤达知己,能够常常切磋恳练,是极稀有难得的殊遇,我们对于犯颜直谏的贤人益友,要能倾心接纳,千万不要排斥,否则贤友忠友一一绝去,人生的好机缘也失之交臂了。
15、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16、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17、从调有想,从想有令令欲,从欲有爱憎,从爱憎有贪嫉,从贪嫉合一切众生共相伤害。
18、普贤王菩萨这个偈子,多读会惊醒自己珍惜光阴,也会渐渐放下一些对俗乐的沉迷,而注重于思想和心灵上的成长,加强对修学领域的专注与奋进。
19、一粒稻种子拌在不同的土壤里,会以不同的因缘生长结穗,水肥充足的必丰收,瘠土上的稻穗必贫枯,一粒稻种子都有明显的因果差异。我们应相信“如是因,如是果”的业报真理,时时警惕自己,不要放逸六根种下恶因,否则感受恶果时已悔之莫及了。
20、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21、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22、你的人生想要什么?你能付出什么作为回馈?成功的人只想自己要的――而非自己不要的。不要管过去做了什么,重要的是你将来要做什么?
23、身体强健时,不好好修行求菩提,等到白发增添牙齿松动了,连佛号都念不清了,把“南无阿弥陀佛”都念成“哪有阿弥陀佛”了,还能精进修持吗?所谓“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等到无常来临,才劳驾别人为我们持念“往生咒”就太迟了。
24、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25、文殊师利,此《法华经》,是诸如来第一之说,于诸说中最为甚深,末后赐与;如彼强力之王,久护明珠今乃与之。文殊师利,此《法华经》,诸佛如来秘密之藏,于诸经中最在其上,长夜守护不妄宣说。始于今日,乃与汝等而敷演之。
26、青春里总会有遗憾和后悔,它让我们飞速地成长,在后面的岁月里,不要再错过不该错过的人。
27、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28、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29、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30、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3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2、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佛语经典语录
33、《中阿含经》六十卷,苻秦建元二十年(384年)由昙摩难提译出,东晋隆安二年(398年)瞿昙僧伽提婆重译。
34、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35、祖宗虽远,祭祀须诚。 子孙虽愚,经书必读。
36、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佛教语录
37、善知识难遇难求,良师给予我们的影响非常深远,一句真实话,就足够终生受用,象善财童子不辞艰苦去五十三参,赵州禅师活到八十岁还行脚参访,都是因为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如果遇到了人天师范,却不知道好好亲近学习,等到机缘流失,徒然悔憾不已。
38、生命的境界,常在一刹那间取决,一念迷即卑私,一念觉即高义。如果见义不为,错失良机,懊恼也于事无补。
39、宿王华,譬如一切川流江河诸水之中,海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诸如来所说经中,最为深大。又如土山黑山、小铁围山、大铁围山及十宝山,众山之中须弥山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诸经中最为其上。又如众星之中,月天子最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千万亿种诸经法中,最为照明。又如日天子能除诸闇,此经亦复如是,能破一切不善之闇。又如诸小王中,转轮圣王最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众经中最为其尊。又如帝释,于三十三天中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又如大梵天王,一切众生之父;此经亦复如是,一切贤圣学无学,及发菩萨心者之父。又如一切凡夫人中,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一切如来所说,若菩萨所说,若声闻所说,诸经法中最为第一。有能受持是经典者,亦复如是,于一切众生中亦为第一。一切声闻、辟支佛中,菩萨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一切诸经法中最为第一。如佛为诸法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若闻是深经, 决了声闻法。
40、观察走在你前面的人,看看他为何领先,学习他的做法。
41、身体强健时,不好好修行求菩提,等到白发增添牙齿松动了,连佛号都念不清了,把“南无阿弥陀佛”都念成“哪有阿弥陀佛”了,还能精进修持吗?所谓“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等到无常来临,才劳驾别人为我们持念“往生咒”就太迟了。
42、送你一件般若衣,前襟菩提心,后襟出离心,多闻是领子,善巧是袖子,戒律是扣子,禅定是里慧是面,口袋装方便,穿上吧。
43、所谓“生前一滴水,胜过死后百重泉”。父母长辈在世的时候,不能承欢膝下、甘旨奉养,甚至百般忤逆。等到慈亲逝世了,纵然身后极尽风光体面,墓冢巍峨,又有什么意义呢?“堂上双亲你不孝,远庙拜佛有何功?”倒不如父母活着的时候,多尽一点孝心。
44、即使是最坏的敌人,也不能像自己毫无防御的内心般伤害自己,然而一旦心灵被操纵了,即使是父母或任何亲人也不能帮你。
45、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依慈父悲母长养之恩,一切男女皆安乐也。慈父之恩,高如山王。悲母之恩,深似大海。
46、杂阿含经: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47、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48、他给了我100个手套和鞋子,不同大小,每年的圣诞节都让我来你们孩子的坟墓前看看,这个傻瓜,我也活不到啊。
49、过去有一位云居大师,曾经说过人事上的八种后悔,劝告我们:不要轻忽蹈陷,这八种悔事是:
50、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玄奘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
51、《法华经》从正面以肯定的方式提出宇宙人生本体,《楞严经》从各个侧面,以‘肯定’与‘否定’交错进行,一点一滴一划,一字一句,由浅入深来阐述宇宙人生本体。
52、勤苦自立,敬业乐群。 弘毅广志,发愤图强。
53、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54、比起河流我更想变成天空,然后,美嘉到哪儿我就知道了,发现有伤害美嘉的家伙,我就能打得他们落花流水。
55、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56、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57、所谓“生前一滴水,胜过死后百重泉”。父母长辈在世的时候,不能承欢膝下、甘旨奉养,甚至百般忤逆。等到慈亲逝世了,纵然身后极尽风光体面,墓冢巍峨,又有什么意义呢?“堂上双亲你不孝,远庙拜佛有何功?”倒不如父母活着的时候,多尽一点孝心。
58、杂阿含经: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59、年轻时我们总是在开始时毫无所谓,在结束时痛彻心扉。而长大后成熟的我们避免了幼稚的伤害,却也错过了开始的勇气。
60、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61、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这直接就是《法华经》里的“衣珠喻”,只是语言更概括,法华说这个比喻更详细)
62、我是不是来晚了,错过了什么好戏呀。我好不容易从医院里跑出来,给护士抛了无数个媚眼,也算出卖了色相了吧。
63、有能力布施做功德时不做,等到失去了财势机缘才后悔,已无济于事了。过去有一位居士对我说:“师父!您来为佛教办一所大学,我捐助净财。”我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想不到没有几天,他真的把钱送来了。我跟他说办佛教大学不容易,不必那么快把钱送来,他回答:“不行啊,我现在有布施,万一将来贫了,想参与佛教大学建校这么有意义的事也不行了。”这位居士能够未雨绸缪,已得到佛法的深深妙用了。
64、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65、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66、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提, 弹指超无学。
- 上一篇:关于乐观的谚语【文案整理95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